今天的大盤總算是報了昨天一日之仇,但這也是預料中的事。本來嘛,國外都還在準備創新高呢,怎會一下子落跑。但在國內的氛圍中卻變成一下子要反轉的樣子。導致最後變成內資殺內資。這也是昨天根本不為所動的原因。
事實上現在是非常好的時機,利率低,房地產解綁,原物料創高,新的經濟(綠能)正在抬頭,這種大環境正是創造大利潤的最佳時候,同時因為銀根鬆,所以自然也不必擔心股市會重挫。這種雖然不能說千載難逢,但也是實在難得的機會,很多人卻一直惦記著指數,老是被指數綁死卻忘了這時代的變動中給你的機會。
事實上這大環境不斷在給你機會,它利用各種變動,或者訊息來告訴你“我在這裡",但許多人卻視而不見。例如地球暖化,中國污染嚴重,這是早從2010年就知道的事,而從2012年起習近平上台提出“美麗中國",我想大家就要知道知道必定有產業會受惠了。因此像國統8936在2013年初--習近平就任後的第二年機會就出現了。然後到第二季末,另一個機會又出現了—TESLA電動車,因此和大與貿聯又出現了。接著第2年,2014年美琪瑪也出現了。
在股市中有很多機會,大機會、小機會。但最大的機會一定是來自最總體環境的大改變,例如美蘇的對抗,氣候的變遷,中國的崛起等。因此像這次電動車的進入高度成長期,其潛在獲利絕對不只是像和大從20元漲到160元這麼簡單。8倍的獲利機會幾乎可以說是處處可見。因此像電動車這種根源於舉世氣候變遷的大議題就絕對不是區區8倍、10倍可以結束的。只可惜一般人都是目光短淺。
什麼叫目光短淺?像我做美琪瑪,從2014年開始跟,每次都賺了一點點(大概50%)就沒了,但是我一直認定他是最重要的股票,因此一直注意它的發展與TESLA的變化,所以我們才可以在去年底逐步布局。美琪瑪漲完了沒?當然沒有!但問題是漲多了就會有震盪,而許多人是耐不住的。很多分析師現在都在說電動車多好,但我相信股價一跌下來,大概很多人都不敢再提了。
但是如果是這樣子,那你就沒機會去賺那大錢。要賺大錢就要有不同的思維,如果老是跑來跑去沒有堅強的信念,就不是好的投資人,當然我不是說要一直死抱著,但卻一直要記在心裡。看到TESLA MODEL 3的成績,未來加入電動車者必然眾多。而TESLA為了因應龐大的訂單,未來加入其生產鏈者也會增加,這將逐漸形成一個如1990年代風起雲湧的電動車時代。你在這幾年中如果還隨便的去東跑西跑,那麼就白白的浪費了機會。
大家回頭想想,在PC這個小東西出現的過程中台灣因此出現了多少家世界級公司,這些公司在一開始不是也只是一家資本額幾億的小公司而已。但PC不斷的出現,轉變後到2000年鴻海光是股本就擴充100倍,股價則增加10倍,因此市值鄒增加1000倍。這種故事在未來應該可以被複製的。問題是怎麼找到他呢?
未來像目前最夯的股票都可再外擴至其他領域,就像當時鴻海從連接器起家然後外擴到組裝…等一樣。未來尤其是電池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加快充電速度,延長行車里程。甚至如何充電等等都充滿著機會。但在其間最怕的就是胡亂投資,也就是當主流股票休息時,通常大家就急於去找其他股票墊底,結果最後往往浪費了真正的機會。
因此你想要賺到大錢就要找專們投資這種大機會的人士,因為分析師一大堆,甚至連分析師執照都沒有的也加一腳,許多根本就是在耍噱頭。不斷在變換股票的結果就是當下很亮麗,每天都去搶漲停板的結果最後就是什麼都沒賺到。這就像經濟學上所說的節儉的矛盾。當許多人都自以為換股要票才會賺錢時,到最後其實是會很容易賠錢的。
從我過去的經驗中,從中鴻的大賺18倍,益航的獲利10倍,潤泰全的8倍,東隆興的14倍獲利,到百和到最近的美琪瑪、和大、康普等等無不都是要拉出數以倍數的獲利才會完成大趨勢的操作。也顯示我與其他人只會做短線搶賺幾十%的不同。像美琪瑪,累計數次以來,總獲利已超過300%又是一個例子ˇ。歡迎我們專門賺數十倍獲利的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