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的紡織股可以連續大漲?利用全球大趨勢的延續性選股
我經常看國內分析師在選股票時毫無章法,有的是只要短線的線型OK,就衝進去,也不管其股票所在的產業前景如何。最明顯的就是那些“跌到200均就買進"的分析師。這種類型是一付準備隨時落跑的。但卻未必能順利脫身的。這是因為毫不基本面的下場。其實現在會這樣用已經不多了。似乎只有幾十年前的老派短線投機份子作風才會這樣亂搞。
另外則是選擇“對的產業",然後再選擇股票。但所謂對的產業那就差別很多了。多數的分析師是只要有題材就跳進去,只要是新的產業就想跳進去,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例如生技的新藥股,聽起來很炫,但卻一直只有題材而不沒有獲利。或獲利時間落點與獲利的可能性充滿不確定。像新藥,1.獲利的可能性是非常不確定的,而且台灣從沒有過這方面成功的例子,但許多分析師卻義無反顧跳進去,結果才會慘遭基亞的火吻,造成連續18根跌停,要逃都無法逃的慘狀。其實不止新藥。像之前1999年的網路股,只有美夢卻毫無獲利,2000年炒高,但到了2010年甚至許多網路公司都還未能獲利,當然2000年就會破滅。其反映的意義就是不能只有夢想,而要在可見的未來可以看到獲利。
多數分析師選產業是囫圇吞的,只要有題材就好,根本不管產業的發展時間有多長或縱深如何。舉個例,像蘋果每次的新機要發表或發表後,就會立刻提出題材炒一番,例如去年的NFC題材與今年的FORCE TOUCH,這兩種都只是小小的應用而已,幾個月後就炒不起來了。像力旺3529,現在有多少人提到他?今年的也是一樣,一下子就被忘記了。像這種產業說真的只是某家大廠商的新應用而已。最多也就是一二個月炒炒就過去了。
產業的不同對投資報酬的影響是很大的,例如我們所找的產業,都有特定的時代意義,這也意謂這些產業背後的商機不只龐大而且是可以不斷的延伸下去(例如近年來的越概股,我從2010年講到今天)的,例如我書上所舉的例子就是中國大建設時候的商機,第一年(2001年)因美國將利率降到1%,造成中國大建設的起飛(建設的資金成本因美國降利率而大降)造成中鴻就漲了50倍,第二年台灣房地產因鋼材的上漲也跟著起飛,像皇翔漲了6倍,京城漲了10倍。第三年鋼筋也漲了,東鋼漲了4倍後,中美晶開始起漲,大漲46倍。
2006年後,又因美國的施加壓力,人民幣也大漲,造成具有中國資產題材的益航大漲30倍,接著又是農作物的上漲導致大成大漲4倍,與肥料的東鹼也漲4倍。再加上金融海酵後的棉花大漲,整個那幾年中的累計漲幅高達2400萬倍。這還只是當齡的漲幅。
也就是所謂時代意義就是這是一種由大國(例如主要由美國)發動的大資金流向改變的大趨勢。大趨勢會形成全球生產與經濟活動的大改變,其持續的時間既長且久,且其隱含的累計獲利率即使在2001-2010年中指數漲幅不到2倍,但其內容卻可累積達2400萬倍。這種情況並不只在2000年代,也在例如1990年為了壓制日本的強大,美國發動一次以美國的PC產業去取代當時如日中天的日本電子業,並因此允許當時2.1:1的人民幣大跌到8.5:1。因而形成一個長達10多年(1986年微軟上市到2000年2月泡沫結束)的PC大浪潮與大趨勢(在台灣則是1991-2000年),這段時間中的累積漲幅,從聯電開始到電腦到零組件到組裝到NB到手機的出現到網路,整個時間中的理累積理論獲利率也是高達數千萬倍。
2010年後則是代表美國全球再平衡政策的塑造。因此東南亞國家受扶持,儒鴻大漲超過150倍(含權息),許多越南概念股也在不同時間發揮威力,大漲數倍到數十倍。未來美國的新產業將逐漸出現並在東南亞建立新生產鏈。不過不管如何可以看出一個可以連貫一氣的資金流象正形成。而這個一氣呵成的大趨勢,將又一次帶來一個全新的累計數前萬或數百萬倍的機會。如同之前的中國大建設年代與PC浪潮年代一樣。
這就是我的選股的最大不同。在這個大趨勢中是一氣呵成的,前後連貫的。例如在1990年代的PC崛起過程中,先是利用廣場協定讓日幣大升喪失競爭力,因此WINTEL可以崛起。後是再讓人民幣匯率大貶,釋放中國眾多的人工,可以為WINTEL大量生產,大量製造。其次則是隨著產業的創新,一代一代延伸下去,每一種產品正如峰峰相連,一氣呵成。
而在2000年後的中國大建設時期也是一樣。從鋼板→房地產→鋼筋→太陽能→中國房地產→農產→肥料。這也是一峰接一峰的。現在也是一樣,唯有這種大機會,那麼你在過程中才能創造極大的獲利;唯有前後有連續的因果關係(像PC出現,半導體技術與零組件不斷精進於是才有NB出現,再進化,才有手機出現,才有網路出現;而2001年美國利率大降才有資金成本變低,才有中國大建設的出現→才有鋼板大漲價,才會導致當時的房地產在休息很久後起漲,才會導致鋼筋,不鏽鋼起起漲;而當建設大增後才有石油的大漲導致太陽能的大漲…這些出現。這就是所謂的延續性與因果關係),
延續性與因果關係市保證你投資大賺錢的重要前提,例如我們之前的主要標的是越南概念股中的成衣代工,到了今年以後我們由於延續性與因果關係,轉向宜進、得力、宏益這些股票上。因為他們是供應鏈。因此我們繼今年第一季大獲利(百和、利勤等)後第二季又是繼續大獲利。即使第三季進入整理,但這些股票多數現在都再創新高。且第三季我們也因延續全球大趨勢的觀念,所以買進受紅色供應鏈殘害的TPK認售權證因此一樣大賺數倍,
可以說,你根本不必去亂抓產業,不必去找只有題材卻沒獲利的股票與產業或是間斷的產業(例如蘋果的應用,去年是NFC,今年是壓力接觸,兩者之間並沒有因果關係與連續性)。按照我的全球大趨勢邏輯自可水到渠成,因為每個新繼起的受到全球大趨勢影響的產業必定是一個可大可久獲利驚人的產業。因為這個產業必是由一個或數個大國全力推動而形成。你可以簡簡單單的順勢賺到令人驚豔的獲利。
我們正在提供看一送一活動,看一季送一季,利用這種全球大趨勢的自然延續性與因果關係輕鬆找到下一個獲利大爆發的所在。
在上面的每一個時代裡都有代表性產業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