昶洧連賺七支漲停,利勤、得力、宜進、錩泰再創新高-- 用一送一活動實施中
今天大盤在眾人害怕下開低走高,到最後許多我說的大方向的股票一一大漲,甚至創下新高價並漲停。像利勤、得力、宜進這些我們經常提的越南概念股都是再創新高甚至漲停。而昶洧更不得了,在一開盤遭遇賣壓的情況下最後依然只在3000張不到的情況下就收上漲停。距離我們第一次買進已經七支漲停板。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隨著時代的改變不斷會有新產業的出現"。很多人都不相信,一看到大盤中電子股跌的慘兮兮,就緊張的不得了,忘記了這句話的存在。至於錩泰則是典型的美國內需概念股,而這些都是過去我們資再強調的新產業主流。
我說過,即使我告訴你要買那一檔股票,你依然未必賺的了,因為你會害怕與緊張,因為你只是聽我的建議而買進,所以你根本不了解這檔股票的意義。今天早上就有網友寫信來問我:“我買進了也賺了三支停板了,然後我又賣出了,請問我能不能再買回?"這就是一般人的通病,一邊買一邊賣,又想買又害怕的心情下,最後恐怕也賺不了多少錢。早在2004年我在金融研訓院上課,我舉中美晶為例建議長期投資(那時中美晶只有19-20元)但幾個月過後就有學生說,“中美晶從87元大跌下來,因為沒賣,賺的都損失掉了"我說再買啊,就這樣到最後這學生一直重複著買高賣低。直到350元以上,據說他只賺了30元不到(從20元漲到350元全部只賺30元)這是真實的例子。
這也是我建議大家應該來找我的原因。從20元到350元一張至少可賺330元也就是33萬,而賺30元是3萬元,中間差價是30萬元,多數人都是省掉小錢而少掉30萬元,這是一張,如果是10張,那麼就是因為自己操作而少賺300萬元,你會不會算啊?
當然很多分析師也跟你一樣,買高賣低,殺來殺去,因此你就不應該找這種只會玩短線的分析師。找這種分析師跟你自己操作有什麼不一樣?你的問題就在於不會做中長線的投資,而他的問題也是。那麼找這種分析師就沒有意義了。而很不幸的是,在台灣幾乎所有的分析師都是如此。不管做對與做錯,都是沒多久就跑。就算買到儒鴻,依然賺不到錢。
這次的昶洧可能又是另一個中美晶或是儒鴻。不但可能讓你沒法賺大錢甚至還會賠錢,因為你會追高殺低。小心,這檔股票可是不能融資融券的,也就是忘萬一短線內發現即使你發現買錯了,你也不能當天賣出,也就市一天之內可能就會高低相差20%,而你仍然不能脫身。因此你假如沒有長期投資或不知道怎麼長期投資,那可能很快就會賠到不敢進場。
在目前這個“改朝換代"的時機中將會有很多像4529這種機會。因為新產業的出現,就會不斷有新公司出現。這些公司股價低,股本小,就是所謂的“飆股"。但是這些機會你未必能把握。就像過去的儒鴻、東隆興或利勤一樣。出現時,你可能甚至嗤之以鼻。後來,漲多了你可能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結果又像過去的儒鴻、中美晶或現在的昶洧一樣。
請記住,未來這一段時間內是一段“改朝換代"的好時機,表面上會讓你害怕—因為換代就是有很多舊的被淘汰的股票出現利空,像最近的GLENCORE一天股價大漲30%,就是例子。但如果你只看到這些利空卻忘了同時會有新產業的出現。那你就永遠賺不了錢。就像今天一樣,我想在開盤前你大概早就被美歐股市給嚇跑了,或許還拼命做空。這就是我說的“常被表面現象騙了。"因此打開心扉,接觸真正的感動,才可以真正接觸到機會所在。電視上天天講那些漲幾點、跌幾點,都只是叫做“NOISE"罷了。
我們為什麼能找到這些長期大漲的股票?但是又能在第三季股價進行較大整理時以認售權證大賺5倍?這就是因為我們了解現在正在發生什麼事情。在時代的改變中我們知道美國—這個足以支配台灣產業改變方向並影響世界局勢的國家將要做什麼事,將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我們從2年前就開始警告中國的經濟出現明顯問題,從今年2”3月就不斷告訴大家“不要碰電子股"!即使一直到今天,張盛和說九月前半衰退幅度減緩,我們仍然要繼續說“小心"!紅色供應鏈的負面影響尚未結束"。果然我們避開了4月底以來的真正大跌的電子股。當然也避開了後來的金融股。
局勢走到現在,即使新的產業逐漸在產生,但威脅,也逐漸在改變其層面與角度。例如最大大跌的GLENCORE,他是一個威脅,也是機會,因此你必須知道新的威脅在那裡,新的機會在那裡。因此表面上指數的大跌已經過去,但實際上不只新的機會正在產生,新的威脅也正在產生。所以不要看輕這些機會與威脅。
不管如何,紡織是現在進入主升段的股票,尤其是其中的越南概念股,許多的股票不只有題材也有獲利,可說是風險最低的類股。不像許多股票純粹只是在炒題材,或者有很多的股票是落後型的,例如宏截科,獲利固然有了,但卻已經是明顯的走向產業的末升段(這我們早在六月它的股價在高點就提出警告了,當時我們就說過“雖然PA與紡織股都有獲利但紡織股是如日中天,正接近正午;但PA卻已是日過中午了"。果然到現在發覺不管是宏捷科、全新或穩懋,股價都遠遠不如紡織股。
這種眼光就是投資人需要學習的。當時多少分析師大談宏捷科,全新啊,一直到8月營收出來,仍然許多分析師在談宏捷科,但如今呢?如果你不能在6月高點時就出抽身,那麼到現在你就來不及了。等到現在才知道產業已走到末升段怎會來的及。網通其實也是一樣的。光環、華星光,到現在依然很多分析師看好,但股價走勢是最明顯的證據。為什麼華星光的股價仍在底部整理?為什麼紡織股許多卻都已經創新高了?到現在依然許多很愛講產業的分析師還傻傻的在等待創新高,其實能創新高,早就創新高了。為什麼?大家仔細想想吧!
在目前機會這麼好的情況下,如果你想要正確的把握這些機會,我們提供最好的用一送一活動,想想看,你如果在10個營業日加入,現在光是昶洧就機根漲板了獲利率已超過8成了。多可惜啊!不過未來仍有新的這種機會的出現。即使是4529,獲利空間依然很大。只是你不知道怎麼操作而已。電動車題材我們從2013年就開始持續操作,和大從25元就開始買起,之後的貿聯到如今的昶洧都是一以貫之。